-
【内蒙古招商】内蒙古经乌高速公路萨岭河大桥全幅合拢 绿色工程助力区域交通升级
内蒙古高路公司通过招商引资推动重大基建项目落地,丹锡高速克什克腾至承德联络线经棚至乌兰布统段高速公路关键工程——萨岭河大桥主桥全幅合拢。这一里程碑事件标志着项目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为完善内蒙古东部交通网络、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项目背景与工程意义 萨岭河大桥作为经乌高速公路重点控制性工程,地处内蒙古克什克腾旗境内,是连接内蒙古与河北的重要交通节点。桥梁全长988米,采用双向四车道设计,最大墩高80.5米,跨越地形复杂的萨岭河峡谷。该桥合拢后,将显著缩短克什克腾旗至承德的通行时间,强化蒙东地区与京津冀经济圈的联动,同时为后续路面施工及全线通车奠定基础。 二、技术创新与施工挑战 面对高墩柱、大跨度及复杂气候条件,项目团队采用悬臂现浇梁工艺,投入200余名施工人员历时9个半月完成合拢。通过引入智能化监测系统和BIM技术,实现高空作业精准控制;采用低碳建材和装配式结构,减少现场污染。针对当地冻融频繁、风力强劲等特点,优化混凝土配比和抗风设计,确保结构耐久性。施工期间克服了地质断层、新冠疫情等不利因素,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 三、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项目严格践行"生态优先"理念:优化桥墩布局减少林地占用,临时工程用地复垦率达100%;建立污水循环系统防止河道污染,采用低噪声设备保护周边野生动物栖息地。通过表土剥离再利用、边坡生态修复等技术,最大限度降低对西拉沐沦河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相关措施获内蒙古自治区交通运输厅环保专项验收认可。 四、经济带动与未来规划 经乌高速公路全线通车后,将形成贯通内蒙古赤峰市、锡林郭勒盟与河北承德的快速通道,预计带动沿线旅游、能源及农牧业资源开发。克什克腾旗乌兰布统景区等旅游目的地可借此提升可达性,进一步激活"草原风光+"产业模式。内蒙古高路公司表示,将总结萨岭河大桥建设经验,应用于后续重点项目中,持续提升高寒地区桥梁建设水平。
2025-07-14
-
【海拉尔区招商】海拉尔海关首推电子化货检证书助力边境贸易便利化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海关在额布都格口岸为大庆石油有限公司签发首批入境货物检验检疫电子证书,标志着该关区正式实施进出口货物检验检疫证明数字化改革。这项改革是海关总署深化"放管服"改革的重要举措,通过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提升通关效率,为内蒙古自治区边境地区招商引资注入新动能。电子证书的推行既符合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又切实降低了企业时间与经济成本。 一、政策背景与改革内容 海关总署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电子化改革,旨在落实国务院关于跨境贸易便利化的工作部署。改革核心是将传统纸质证书转变为具有同等法律效力的电子证书,企业可通过中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或电子证书信息查询系统实现全流程线上办理。系统采用短信验证码双重认证机制,确保电子证书的真实性与安全性。 二、海拉尔海关实施路径 作为内蒙古自治区对蒙贸易的重要节点,海拉尔海关成立专项工作组推进改革落地。关区通过三方面措施确保政策实施:首先开展覆盖满洲里市、新巴尔虎左旗等边境县市的政策宣讲会;其次在额布都格、阿日哈沙特等口岸设立电子证书申领指导岗;最后建立关企联络机制,针对大庆石油等重点企业实施"一对一"服务。改革后企业证书获取时间压缩80%以上。 三、企业获益与市场反响 电子证书使呼伦贝尔市进出口企业实现"零跑腿"办理,尤其便利了地处偏远的能源企业。大庆石油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以往领取纸质证书需专人往返海关与油田驻地,现在电子证书可直接推送至企业ERP系统。据满洲里海关统计,改革首月全区已有47家企业采用电子证书,占同期进口业务量的62%。 四、后续推进与长效机制 海拉尔海关将电子证书改革纳入智慧海关建设体系,计划在二连浩特、甘其毛都等口岸推广经验。当前重点完善三方面工作:升级查询系统服务器承载能力,开发蒙古语版本操作指南,建立与市场监管部门的电子证书互认机制。海关还将联合呼和浩特市商务局开展企业数字化能力培训,确保政策红利充分释放。 这项改革显著提升了中蒙俄经济走廊的贸易便利化水平,电子证书的防伪追溯功能也为进口商品质量安全提供了数字化保障。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推进,海拉尔海关将持续优化跨境贸易数字化服务,为内蒙古自治区打造向北开放重要桥头堡贡献海关力量。
2025-07-14
-
【内蒙古招商】自治区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深化开发性金融合作 共促内蒙古高质量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与国家开发银行签署合作备忘录,标志着双方在开发性金融领域的战略合作迈入新阶段。此次合作聚焦基础设施、现代能源、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通过招商引资与政策性金融协同发力,共同推动内蒙古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为落实国家重大战略部署提供有力支撑。 一、合作背景与战略意义 国家开发银行作为服务国家战略的开发性金融机构,长期支持内蒙古在能源基地建设、生态保护、民生改善等领域的重大项目。此次备忘录的签署,是双方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具体实践。内蒙古作为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和能源基地,亟需通过金融创新破解发展瓶颈,合作将助力自治区实现"两个屏障""两个基地""一个桥头堡"的战略定位。 二、重点合作领域与实施路径 1.基础设施领域:围绕交通、水利、信息等关键短板,重点支持呼和浩特至包头高铁、集宁至通辽铁路扩能等骨干通道建设,提升区域互联互通水平。 2.现代能源体系:联合推进鄂尔多斯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乌兰察布风电基地等项目建设,强化新能源全产业链金融支持。 3.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针对黄河流域内蒙古段综合治理、科尔沁沙地防治等工程提供中长期信贷支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4.乡村振兴战略:重点支持锡林郭勒盟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河套灌区高标准农田建设等特色项目,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三、政策协同与机制创新 备忘录明确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包括定期会商、项目清单管理、风险共担等制度安排。国家开发银行将创新运用"投贷债租证"综合金融服务,自治区政府则承诺优化营商环境,在项目审批、财政贴息等方面给予配套支持。双方还将探索碳金融、绿色债券等工具在内蒙古的试点应用。 四、区域发展与国家战略衔接 此次合作紧密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重点支持满洲里口岸升级、二连浩特中蒙经济合作区等开放平台建设。通过开发性金融引导社会资本,推动内蒙古更好融入"中蒙俄经济走廊",服务"一带一路"建设。 五、长效影响与示范效应 合作将显著提升内蒙古重大项目融资能力,预计带动千亿级社会投资。作为民族地区金融创新的典型案例,其经验可为其他边疆省份提供参考,彰显开发性金融在平衡区域发展、维护边疆稳定中的独特作用。未来双方还将深化在数字经济、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领域的合作,持续为内蒙古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动能。
2025-07-14
-
【内蒙古招商】乌兰浩特经开区税务局精准施策助力招商引资 优化税收营商环境
为持续优化税收营商环境,助力地方招商引资工作,乌兰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局聚焦纳税人、缴费人需求,创新推出“问需式、靶向式、上门式”精准政策辅导服务,通过多层次、多渠道推动减税降费政策落地见效,切实提升市场主体获得感。 一、构建“小快灵”政策辅导体系 乌兰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局打破传统政策宣讲模式,以“小而精、快而准、灵而活”为原则,动态调整辅导内容。通过税企微信群、办税服务厅公告栏等渠道广泛征集需求,针对共性需求开设“小课堂”集中辅导,对个性化问题采取“一对一”上门服务或线上答疑。例如,针对建筑行业企业异地办税难问题,专门开设政策解读专场,确保政策理解无偏差。 二、打造立体化政策咨询网络 为拓宽政策触达面,该局在办税服务厅设立减税降费绿色通道和专项咨询台,配备最新政策读本;同步开通咨询专线,组建线上征纳沟通群,提供“7×24小时”远程指导。兴安盟某建筑企业财务负责人反馈,咨询专线既解决了政策疑问,还能预约业务办理,大幅节约了时间成本。此外,该局联合工商联、行业协会开展联合培训,进一步扩大政策覆盖面。 三、强化政策落地跟踪问效 乌兰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局建立“辅导-反馈-优化”闭环机制,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等方式收集政策执行效果。针对小微企业反映的增值税留抵退税流程问题,优化内部审核流程,将平均办理时限压缩至2个工作日内。同时,定期回访重点招商引资企业,确保政策红利精准直达。 四、深化部门协同形成合力 该局主动对接乌兰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将税收政策辅导纳入招商引资服务包,为新落户企业提供“套餐式”政策指引。联合财政、市场监管等部门开展“政策找企业”专项行动,通过大数据筛选符合条件的企业名单,实现“人找政策”向“政策找人”转变。 乌兰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税务局通过系统化、精准化的服务举措,有效降低了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税收动能。下一步,该局将持续完善政策辅导长效机制,助力打造更具吸引力的投资营商环境。
2025-07-14
-
【内蒙古招商】内蒙古统筹特色产业与金融安全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内蒙古自治区近年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导向,通过招商引资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同步推进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风险化解,构建经济发展与金融安全协同共进新格局。以阿拉善盟为代表的地区立足口岸经济、骆驼产业、沙产业等资源禀赋,强化政策支持与科技赋能,同时压实金融机构主体责任,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一、口岸经济提质增效激活沿边开放动能 阿拉善盟策克口岸作为内蒙古重要陆路口岸,通过优化通关流程、完善基础设施,显著提升货物通行效率。当地政府科学规划口岸产业布局,重点发展煤炭、矿产等专业化物流体系,并配套建设加工贸易园区,推动“通道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参考内蒙古自治区商务厅公开信息,此类举措有效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形成“口岸+产业+园区”联动模式。 二、特色农牧业转型升级生态与效益双赢 阿拉善盟依托独特自然环境,将骆驼养殖作为支柱产业,通过品种改良、标准化牧场建设和驼奶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地方政府在生态承载力评估基础上,出台专项补贴政策,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例如,某驼奶制品企业通过低温灭菌技术提升产品品质,获得有机认证并打入高端市场。这种“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路径,成为内蒙古农牧业现代化的重要实践。 三、沙产业创新集聚擦亮绿色发展名片 阿拉善盟以库布齐沙漠治理经验为借鉴,设立沙产业示范区,通过政策激励吸引科研机构与企业入驻,发展节水型沙生植物种植、生物质能源等产业。据公开报道,当地已培育出肉苁蓉、锁阳等高附加值产品,并探索“光伏+治沙”新模式,实现生态修复与经济效益同步提升。此类探索为干旱地区资源转化提供了可复制样本。 四、金融风险精准拆弹筑牢经济安全底线 针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风险,内蒙古自治区明确“属地责任、监管责任、主体责任”三级分工,通过不良资产剥离、资本补充等措施化解存量风险。阿拉善盟召开专题会议部署高风险机构处置,强化早期纠正机制,并推动农村金融机构优化股权结构、完善公司治理。此类举措旨在增强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为特色产业发展提供可持续金融服务。 内蒙古通过特色产业培育与金融风险防控双轮驱动,不仅提升了区域经济韧性,也为欠发达地区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提供了重要启示。未来需进一步强化科技创新与政策协同,推动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
2025-07-14
-
【阿拉善盟招商】内蒙古统筹特色产业发展与金融风险化解 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内蒙古自治区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将特色优势产业培育与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风险处置工作有机结合,通过招商引资引入优质资源,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与金融体系稳健运行。阿拉善盟作为重点区域,在口岸经济、骆驼产业、沙产业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同时通过压实各方责任、完善治理机制,有效化解金融风险,为全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优化口岸经济布局提升区域开放水平 阿拉善盟策克口岸通过科学规划产业布局,重点提升通关便利化水平和通行能力。当地政府统筹疫情防控与口岸运营,着力打造专业化口岸经济示范区。在招商引资方面,引入物流、加工等领域龙头企业,形成以口岸为核心的产业集群。相关部门还推动智慧口岸建设,通过信息化手段优化监管流程,为跨境贸易提供高效服务。 二、特色农牧业实现集约化发展转型 阿拉善盟依托独特资源优势,重点发展骆驼养殖等特色产业。在生态保护优先原则下,当地建立标准化养殖基地,通过科技创新提升畜群质量和驼奶产品附加值。相关部门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建立研发投入长效机制,推动形成"企业+合作社+牧户"的集约化经营模式。这种发展方式既保护了草原生态,又实现了产业效益提升。 三、沙产业绿色发展模式成效显著 阿拉善盟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制定专项政策吸引全国沙产业高端人才和科研团队。通过建设沙产业示范区,当地将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相结合,培育出防沙治沙、生态旅游、特色药材等多元业态。相关部门打造"中国最美沙漠"品牌体系,推动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四、构建金融风险处置长效机制 针对地方法人金融机构风险问题,内蒙古自治区建立责任明确的工作机制。阿拉善盟通过现场会议部署,严格落实金融机构主体责任、监管责任和属地责任。相关部门重点提升治理能力,强化风险预警监测,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优化股权结构等方式增强机构抗风险能力。农村金融机构通过完善公司治理,实现服务实体经济与自身稳健发展的良性循环。 五、多措并举推动高质量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将产业发展与金融安全作为系统工程统筹推进。在产业层面,通过科技创新和品牌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在金融层面,通过深化改革增强服务实体经济能力。相关部门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确保政策协同发力,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稳定环境。这种发展模式既解决了当前问题,又为长远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2025-07-14
-
【包头招商】全球最大人造石墨一体化基地投产 杉杉科技引领新能源材料智能化升级
内蒙古包头市通过招商引资引入的全球规模最大、工艺技术最先进、智能化程度最高的人造石墨生产基地——杉杉科技包头一体化基地正式投产。该项目标志着包头市在新能源材料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从原材料处理到成品的一体化布局,对推动当地产业转型升级和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基地概况与战略定位 杉杉科技包头一体化基地分设于包头市青山区和九原区,其中九原区负责石墨化工序,其余工序集中于青山区。基地采用“两期规划、同步建设”模式,总设计年产能达10万吨,首期4万吨产能已正式投运。该项目填补了内蒙古在高性能负极材料领域的空白,成为全球首个实现全流程密闭式自动化生产的人造石墨基地,其智能化控制系统可完成从原料投料到成品出库的全流程无人化操作。 二、核心技术突破与环保优势 基地采用三项行业领先技术:一是全封闭物料输送系统,通过PLC智能控制杜绝粉尘污染;二是高压静电捕集与沸石转轮+RTO尾气处理组合工艺,污染物去除率超99%;三是能源梯级利用设计,较传统工艺降低能耗30%。这些技术既保障了产品一致性,又达到国家绿色工厂标准,相关工艺已申请40余项专利。 三、产业协同与区域经济影响 该基地的投产强化了包头市“稀土+新能源”双轮驱动战略,上游衔接当地石墨矿资源,下游服务动力电池、储能等新兴产业。据公开资料显示,项目满产后可带动周边配套产业形成超50亿元产值集群,并为当地创造逾千个技术岗位。包头市借此进一步巩固了在全国新能源材料供应链中的关键节点地位。 四、行业标杆意义与发展前景 作为杉杉科技全球布局的核心基地,包头项目实现了人造石墨领域三个“首次”:首次完成全工序一体化集成、首次应用万吨级智能化产线、首次在北方地区建立完整产业链。行业分析指出,该基地将有效缓解高端负极材料依赖进口的局面,其技术路线或将成为新能源材料智能制造的新范本。未来二期6万吨产能释放后,包头市有望晋升为全球最大的人造石墨生产基地。
2025-07-14
-
【包头招商】包头市成功引进新能源汽车换电网生态一体化项目 助力绿色交通转型
包头市通过招商引资成功引入硅谷天堂新能源汽车换电网生态一体化项目,标志着当地新能源汽车产业迈入新阶段。该项目计划总投资超50亿元,将分阶段建设覆盖内蒙古全区的换电网络及动力电池循环产业园,推动新能源汽车普及与能源结构优化。首批新能源乘用车已投放市场,并在低温环境下通过性能测试,未来将构建多层次换电服务体系,为区域经济注入绿色发展动能。 一、项目背景与战略意义 在国家“双碳”目标指引下,包头市依托工业基础与能源优势,积极布局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换电网生态一体化项目通过标准化分箱换电技术,解决北方地区冬季续航衰减痛点,填补内蒙古规模化换电基础设施空白。项目建成后,可形成“车-站-园”协同体系,降低用户购车成本,提升电池全生命周期价值,为资源型城市转型提供示范样本。 二、核心建设内容与阶段性目标 项目分两阶段实施:前期重点构建换电网络,3年内在包头市推广4万辆新能源汽车,配套建设全自动、手动及社区迷你型换电站,实现3分钟快速换电;后期当换电车辆保有量突破1万辆时,启动动力电池循环产业园建设,覆盖租赁、存储、梯次利用等环节。目前石拐区已建成首批换电站,测试车辆在零下15℃环境中满负荷续航达240公里以上,验证了技术可靠性。 三、技术创新与产业协同效应 项目采用模块化分箱换电方案,兼容多品牌车型,避免重复投资。换电站配备智能温控系统,确保电池在极端天气下的稳定性。动力电池循环产业园将联合上下游企业,构建“生产-使用-回收-再生”闭环,预计减少全产业链碳排放20%以上。包头市稀土资源可为电池材料供应提供支撑,形成特色产业集群。 四、政策支持与社会效益 包头市将该项目纳入重点工程,给予土地、税收等配套政策。据测算,项目全面运营后,每年可减少燃油消耗超10万吨,带动就业岗位约5000个。通过“以站带车”模式,加速出租车、网约车等领域电动化替代,助力城市空气质量改善。内蒙古自治区计划将包头经验推广至呼和浩特、鄂尔多斯等周边城市,形成区域性绿色交通网络。 五、行业影响与未来展望 该项目是国内首个高寒地区大规模换电应用案例,为新能源汽车在北方推广提供实践参考。下一步,包头市将探索风光储充换一体化模式,利用本地可再生能源降低用电成本。随着国家标准换电接口统一,项目有望接入全国换电骨干网络,成为连接华北、西北能源枢纽的关键节点。
2025-07-14
-
【包头招商】包头海关签发原产地证书助力企业减免关税超千万美元
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原产地证书作为国际贸易的"金钥匙"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包头海关通过优化服务、精准施策,帮助当地出口企业充分享受自贸协定政策红利。统计显示,前三季度包头海关共签发各类原产地证书2128份,其中自贸协定原产地证书1257份,为企业减免进口国关税约1763万美元,有效提升了当地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一、自贸协定原产地证书成为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利器 包头海关签发的自贸协定原产地证书覆盖钢铁制品、稀土、羊绒制品、籽仁、机械设备等多个领域。其中中国-东盟自贸区原产地证书占比最高,达868份,占自贸协定证书总量的69.1%,签证金额2.98亿美元,帮助企业减免关税1613.9万美元。这类证书可使出口产品在进口国享受5%-100%不等的关税减免,显著增强产品价格优势。 二、多措并举提升原产地证书申领便利化水平 包头海关采取三项措施优化原产地证书服务:一是加强政策宣传,通过互联网和新媒体平台开展规则解读;二是推进"两证合一"改革,实现备案审核一步到位,降低企业时间成本;三是实施精准帮扶,深入调研企业出口产品结构和目标市场,提供定制化指导。这些举措使企业签证效率提升30%以上。 三、原产地证书助力特色产业拓展海外市场 包头地区的稀土、羊绒等特色产品凭借原产地证书在国际市场获得竞争优势。以羊绒制品为例,凭借中国-东盟原产地证书,出口关税从6%降至零关税,带动当地羊绒出口增长15%。机械设备类产品通过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证书,在日韩等市场获得3-8个百分点的关税优惠。 四、建立长效机制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 包头海关建立原产地证书服务长效机制,包括:设立专项服务窗口,提供24小时预约签证服务;建立重点企业联络员制度,实施"一对一"指导;定期举办政策宣讲会,帮助企业掌握最新规则变化。这些制度性安排确保企业能够持续享受自贸协定政策红利,为当地外贸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2025-07-14
-
【内蒙古招商】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与中植企业集团达成战略合作 共促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与中植企业集团在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在文化旅游、金融资本等领域的深度合作正式启动。此次合作是内蒙古自治区招商引资的重要成果,旨在通过优势互补,推动自治区文化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一、合作背景与战略意义 内蒙古自治区地域辽阔,文化资源丰富,拥有独特的草原、沙漠、森林等自然景观以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近年来,自治区政府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将其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中植企业集团作为国内领先的资产管理公司,在产融结合、资本运作方面具有丰富经验。双方合作成立文化产业基金,将充分发挥金融资本的杠杆作用,助力内蒙古自治区文旅产业提质增效。 二、合作内容与重点领域 根据协议,中植企业集团将为内蒙古自治区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支持,重点围绕以下领域展开合作:一是打造上市公司平台,通过资本运作提升自治区文旅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二是联合开发文化旅游项目,挖掘内蒙古自治区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文化IP;三是推动产业融合,探索“文旅+金融”“文旅+科技”等创新模式。此外,双方还将共同培养专业人才,为自治区文旅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三、合作优势与预期成效 内蒙古自治区与中植企业集团的合作具备显著的互补性。自治区丰富的文旅资源与中植企业集团的资本管理能力相结合,有望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通过引入市场化运作机制,自治区文旅产业将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扩大市场辐射范围。同时,合作还将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四、未来展望与深化方向 此次战略合作是内蒙古自治区文旅产业发展的新起点。未来,双方将建立常态化沟通机制,细化合作方案,确保项目落地见效。内蒙古自治区政府表示,将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投资提供政策支持。中植企业集团也将依托自身优势,助力自治区文旅产业迈向国际化、高端化。双方共同表示,将以此次合作为契机,探索更多领域合作可能,携手开创互利共赢新局面。
2025-07-14
有想补充的信息?点我投稿

- 联系我们
- 企业入驻
